【质量兴农】河北以全域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抓手
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来源: 长城网  
2020-12-31 12:40:00
分享:

  长城网讯(徐清铭 魏占永)今年2月份,我省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决定在全域范围内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通过强化日常巡查与监督检查,推行有效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合格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确保了合格证制度有效实施。目前,全省已有32893家符合条件的生产主体建立电子档案,共开具合格证223.37万批,其中纸质合格证146.89万批,电子合格证76.48万批。

  强化安排部署,明确合格证制度推行重点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我省在推行之初,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从一个夯实两个强化入手,深入开展。夯实三项基础。依托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完善生产主体名录档案数据库;做好合格证印制的统筹工作,采取前期免费印发样本,后期生产主体自主印制的方式推进;以规范开具合格证为核心,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合格证制度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强化三个衔接。重点做好与农产品追溯“六挂钩”制度的有机衔接,建立合格证制度与农业项目补贴、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创建、品牌认证等挂钩机制;强化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加大对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形成有效倒逼机制;强化京津冀区域产销衔接机制,建立三地统一的食用农产品准出准入规范,明确合格证作为农产品进入京津市场的重要凭证。强化四项重点。规范合格证的开具和使用,规模生产主体依托各类平台以出具电子合格证为主,种养大户和小农户可出具纸质合格证;强化合格证与农产品检测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主体开展自检,农业农村部门提高附证产品抽检比例,确保合格证实施品种和主体全覆盖;强化合格证工作的巡查检查,严防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等行为;总结有效推进典型与模式,扩大合格证推广范围,提高生产主体应用率,实现开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合格证知晓率和应用率

  合格证推行伊始,推行过程中,省农业农村厅印制《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告知书》5万份,并张贴到全省所有行政村。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用药宣贯培训,通过印制《禁限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清单》14万份,规范投入品的使用,提升生产主体自控能力;印制《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汇编》3.25万册,作为监管人员日常巡查、监督抽检、执法检查参考的工具书。“在合格证宣传引导上,我们同时依托省级主流媒体,开辟了质量兴农专栏,围绕追溯体系建设、合格证制度推进等内容实时刊发,并不断挖掘培树先进典型,总结可学可看可推广模式。”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搞宣传更需抓培训,我省投入资金135万元,积极打造了三个培训基地,开展省级专项培训11期,重点培训监管平台应用、农产品追溯管理与合格证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落实等内容。截至目前,线下培训1327人,线上培训22781余人。通过宣传引导,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了由“要我开具”到“我要开具”的转变。

  强化机制创设,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我们通过三项机制,不断完善合格证推行模式。目的是为了调动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农业农村厅一位负责合格证推行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这里所提到的三项机制是指考核机制、通报机制和落实追溯“六挂钩”机制。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将落实农产品追溯“六挂钩”机制、合格证示范典型与推进模式、附证产品抽检、日常巡查检查列入2020年对各市食品安全和质量强省考核内容,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通过建立通报机制,定期对各市合格证进展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并全省通报,使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经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落实追溯“六挂钩”机制,全面完成追溯“六挂钩”机制实施前的国家级、省级认证认定挂钩任务核查工作。目前,已核查省级以上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项目310个、“两品一标”认证生产经营主体356个、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单位240个、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801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1个,并全部依托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电子追溯管理。

  完善准出准入机制,强化农产品监管无缝衔接

  保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从来不是一个部门在行动,它需要多部门协同监管,才能形成无缝衔接。在推行合格证制度上,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市场监管局密切合作,多措并举强化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一是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机制的意见》,以追溯凭证为载体,构建农产品监管无缝衔接机制,解决农产品追溯“干什么”的问题。二是联合印发《关于推行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的公告》4.5万份,告知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市场开办者、市场销售者落实主体责任,把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关,解决农产品追溯“谁来干”的问题。三是联合举办五期落实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培训班,培训重点围绕“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追溯、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关要求”进行系统解读,解决“如何干好”的问题。

  培树合格证推进典型,打造追溯示范标杆企业

  为树立典型,打造标杆企业,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我省列出专项资金,选择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部分市县,培树更多典型案例,并取得初步成效。秦皇岛小江蔬菜合作社通过收购企业建立合作种植户和收购贩运人档案,形成市场倒逼,促使其主动开展追溯,有效地填补了从种植到收购环节的追溯空白。小江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邬大为介绍,目前合格证月均开具数量已达20余万张,合作社销售额也大幅提升。平山西柏坡五丰蛋鸡养殖合作社采用二维码喷码记录+合格证追溯模式,通过对每一枚鸡蛋进行喷码,每一箱鸡蛋装入合格证,并将合格证登记入档,实现了每一个鸡蛋来源可查,确保了质量可追溯。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示范推广优新特蔬菜品种,集成绿色防控技术,建设产品自检室进行批批检测,自建追溯系统,确保每批销售的蔬菜都附带合格证。合格证的推行,直接带动社员1400多户,带动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蔬菜20000吨,年销售额1.2亿元。笔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随着合格证推行工作的日益成熟,典型案例也逐步递增,带动示范效应持续向好。

  创新合格证推进模式,实现开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试行合格证制度是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探索性。创新合格证推进模式,则是带动市场迅速发展,实现开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必要因素。唐山市依托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采用电子出具产品合格证+二维码追溯标识的方式,做到认证标识和合格证相结合,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完善质量追溯链条,建立“放心农产品”销售专柜,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已纳入市级平台管理的企业2400家,13.11万吨农产品实现了带证销售。同时,依托乡镇区域站和生产企业智能化快速检测点,将中小规模生产主体及散户纳入监管检测范围,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批批快检,实时把检测信息上传至“智慧农安”管理平台,检测合格的准予上市并出具合格证。承德市强化“承德山水”品牌追溯,建设“承德山水”展示展销中心,纳入“承德山水”品牌的87家生产主体已全部开具电子合格证,产品实现二维码可追溯,扫码可查询,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透明度,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将印有“承德山水”字样的二维码加印在“承德山水”入驻产品包装上,实现“双码”可追溯。任丘市对种养散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核实农户8312个,推行身份证识别打印、云打印、蓝牙打印、“空白证”打印等出证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生产主体合格证开具需求。

  强化省级监管平台应用,提升线上线下协同监管能力

  2018年5月,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全面建成。截至目前,已有7366名监管人员完成了用户注册,10.1万家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依托平台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强化省级监管平台应用,提升线上线下协同监管能力方面,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备足了功课,下足了功夫。抓好分级培训,确定培训要点。省级重点抓好师资培训,市级重点抓好平台管理员培训,县级重点抓好监管人员和企业人员培训,目前已举办各类平台应用培训班277期,培训各类人员33400余人。做好各类平台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已完成省平台与国家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对接,正在推进与省商务厅省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并逐步实现上联国家、下联企业、横向联部门,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信息贯通、产品可追溯。强化平台追溯功能,加强监管力度。目前已有4380家纳入追溯“六挂钩”范围的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依托平台开展了电子追溯管理,真正做到了“有专人、有制度、有设备、有数据”,实现了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平台统计分析功能,逐步整合主体管理、产品流向、监管检测、行政执法等各类数据,完善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信用管理、“双随机”管理、应急召回联动机制,提升行政决策和风险防控能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编辑:徐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