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织锦绣 沃野土生金
——沙河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 长城网  
2022-01-26 18:09:00
分享:

  如梦如幻的沙河市西沟。刘晓明 供图

  沙河市绿水池一景。刘晓明 供图

  五彩斑斓的沙河市石门沟。刘晓明 供图

  2018年河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游览图。刘晓明 供图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康世良)冬日的阳光洒向乡村大地,青墙灰瓦,干净整洁,镇镇都有特色产业,村村比赛似的看谁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农村旅游感受乡间慢生活,让不少城里人住下就不想走。党员干部到乡村帮扶,一大批能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家乡注入生机和活力……行走在沙河市的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开创着乡村振兴新局面。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沿着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路径,乡村振兴的探索在沙河大地蓬勃开展,该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坚持产业带动、融合发展、标准引领,奋力擘画着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建引领

  红色动力鼓风帆 基层基础更坚实

  党建大旗扬,城乡人才忙。科技兴产业,遍地稻菽香。

  近年来,沙河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引才聚智兴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该市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农村基础建设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主管市领导任组长,并明确了具体工作牵头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开展。明确了市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责任清单,亲自包联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始终以“雷厉风行、砥砺奋进、担当实干、事争一流”的新沙河精神,扎实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沙河市委书记戎华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四大班子都要聚焦乡村振兴,发挥各自优势,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扎实开展。为此,该市凝聚最强工作合力,四大班子齐上阵,由市委牵头,市人大结合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组织开展观摩调研学习,市政府组织各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市政协负责研究制定符合沙河实际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办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编制《沙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粮油、林果两大主导产业,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业态。

  顶层设计之下,沙河市着力创建“一带、两区、六园”,形成以点带面,多面集聚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沙河市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难事、苦事,党员、干部冲在前。

  据悉,沙河市共有行政村242个,村级党支部249个,农村党员12512名,农村“两委”干部1096名。通过强化星级动态管理机制运用、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等举措,该市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一些适合农村的致富项目,很多农民不是不想干,而是担心风险,不敢干。基层党组织一带动,村干部领着干,大家才能干得带劲。”这是当地农民的心声,通过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综合服务站“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实现了村级“五位一体”组织架构全覆盖,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监督有力”的村级权力运行机制,《沙河市:“三条举措”筑牢“防疫堡垒”》等先进事例典型在人民日报、河北共产党员网等媒体刊发。

  携手致富 合作社成“火车头” 拓宽农家致富路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三批全国24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升级装备助力全程托管,创新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作为我省唯一案例入选。

  40多岁的李路星是沙河市赞善村村民。原来有8亩责任田,他和媳妇天天在地里忙,辛苦一年,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支出,净收入4000元。如今,他把土地交给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打理,8亩地收入6400元现金。同样的土地,老两口不用下地干活,还多收入2400元。

  “土地、农机、资金等都可折股入社,带机入社是大头儿,占6成以上。”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逐步从单一提供耕种作业服务,发展成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多功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托管土地5.7万亩,服务农户3万余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15万亩,实现了沙河市各个乡镇全覆盖。

  和一家一户种几亩地相比,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种田有多方面优势。土地托管后,合作社将原有的小地块集中连片实现整建制托管和规模化种植,每百亩土地可以提升3%—5%的种植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小麦、玉米全程化托管效益分析,小麦、玉米两茬的全程生产环节投入,托管后每年可为农户每亩节省成本约325元,还可以把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真正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该合作社坚持“服务第一、效益第二、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托管的土地全部参加自然灾害和绝收保险,农户可获得每亩土地最低保障500元。通过多年高质量发展,先后带动236户农户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与48户种粮大户建立合作关系。与邢台市现代职业学校合作,在合作社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知识培训学习。通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使周边村庄的农机手、种粮大户、普通群众1300多人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

  机械合作社、劳务合作社、旅游合作社……近年来,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合作社模式在沙河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振兴与强村富民的相融并进。截至目前,该市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家,邢台市级示范社6家。一方面,合作社成为组织服务小农户的重要载体,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小农户“抱团”闯市场,帮助小农户克服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不足,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合作社也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力量,通过优质优价、就地加工等提升农业经营综合效益,增加了成员家庭经营收入;通过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引导成员多种形式出资获取分红,扩大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

  产业兴旺 村企共建谋发展 产业发展促增收

  乡村振兴,首先要让乡村美起来,而且还要让村民富起来,让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沙河市始终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因村施策,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

  戎华奎介绍,要聚焦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实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探古村古迹、品红色文化、赏最美红叶、购太行特产……几年来,沙河市册井乡白庄村佛照山漫山红叶引来络绎不绝的游人。该村依托土地流转,打造“村民+企业”生产共同体,通过与金沙河集团的帮扶共建,实施“旅游+扶贫”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儿端上了致富的“金饭碗”。随着佛照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一穷二白的白庄村逐渐发展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沙河市村企合作共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

  近年来,金沙河集团先后流转村内承包地138.69亩,再结合荒山荒坡地,开辟整理出11个小果园,然后又反向承包给农户进行作业管理,给承包户发放工资,免费提供苗木、化肥、生产机械、农具、用工费、基建费等,免费培训果树嫁接技术,种植苹果、梨、桃、杏、葡萄等各类果树约14万棵。收获的水果或蔬菜由承包户上交50%,剩余水果或蔬菜由公司按照市场批发价格回收,承包户也可自行销售。依靠承包果园的作业管理及林果销售,11个承包户中有7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最高的约20万元,最低的约7万元。依托旅游发展,提高辐射带动作用。金沙河集团对佛照山景区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进行开发打造,对外承诺“三免”政策,即景区免费游览、停车场免费停车、免费提供金沙河瓶装矿泉水,促进发展观光旅游业。依托特色民宿,金沙河集团给予每户8000元无偿补助,并在公司网站进行宣传推介,鼓励支持村民将自家院子进行装修改造后发展民宿经济,要求是必须收拾出来两室一厅一卫,即两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能洗浴的卫生间。运营后,由农户自己定价收钱,房间租金大约80—100元/天。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游客人流量的逐渐加大,群众的收入也日益增长。目前,群众通过承包管理果园、销售水果蔬菜、到景区打零工、摆摊经营特色农产品、经营餐饮业、发展民宿经济等多种方式,可实现人均年增收3375元。

  2020年以来,金沙河集团还在白庄村建起了57个扶贫微商铺,优先支持建档立卡户卖土特产、开小吃店。白庄村脱贫户白书红因为肢体残疾不能干重活,现在守着微商铺就把钱挣了,“游客越来越多,我一年干上7个月,平均每天收入200元不成问题。”白书红高兴地说。

  白庄村只是沙河市乡村振兴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从种地是为了生存、吃饭,到把务农当成工作,再到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有钱挣、有盼头、有事干,在沙河大地,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使村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现有“金沙河”中国驰名商标1件,凯特、长兴旺、北极雪、宴友、鑫海塬5件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产品8个,“金沙河”被认定为河北省十大企业品牌,“沙河四匹缯”“沙河红小米”“沙河红薯粉条”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商标,西部丘陵区和山区生产的苹果、核桃、欧李、黑果腺肋花楸、板栗、“金凯鸡”、“金凯鸡蛋”等7个农产品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成为全省生态原产地农产品数量最多的县市。

  久久为功

  谱写振兴新篇章 奔向共同富裕路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如何让农民拥有切实的获得感是关键。

  近年来,沙河市不断提高基础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群众转移性收入和政策性收入,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农业保险费补贴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涉农资金,2020年争取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资金62万元,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补助资金700万元,2021年争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04万元。用好用足社会保障政策。健全了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符合条件的年老、身患重病、重度残疾等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低保边缘群体纳入低保对象里来,落实低保对象政策待遇;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应救尽救、应养尽养,落实特困人员政策待遇;充分发挥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强化临时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做好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同时,该市不断强化教育惠民。在学前教育阶段,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儿童予以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顶岗实习为辅的资助制度。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资助制度。对大学就读学生建立了河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励志成才等资助项目。

  该市市领导直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近年来,该市持续大力发展“千斤粮、万元钱”产业,提高群众经营性收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积极发展优质强筋小麦、鲜食玉米等高附加值粮食作物,大力发展“万元钱”,2020年完成新增“万元钱”特色作物16540亩,超额完成了邢台市下达14103亩的目标任务。同时,富民产业全面开花,全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去年新增红石沟生态休闲农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泽丰园、金沙河工业园区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完成了全市民宿农家乐摸底统计工作,打造的太行人家、乐逍遥等精品民宿农家乐已对外营业。此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面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产销对接、农资供应、代购代销、电子支付、货物收发等各类电子商务服务。结合“快递进村工作”已建成8个农村电商村,邀请省市农村电子商务专家开展了农村电商培训,完成线上线下电商培训1500人次……

  托底民生保障,打牢农业基础,强调产业引领,先富带动后富。该市紧紧围绕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在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沙河市突出各种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设完善,千方百计促进全民持续稳定增收,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94元。截至2021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982元以上,增速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94元以上,增速9%。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孕育幸福的沃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宜居宜业的沙河市乡村开创了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正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扫码看百县

关键词:沙河市,乡村振兴责任编辑: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