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 长城网  
2023-07-25 15:30:53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郝艳红 通讯员 孙兵)夏日流金,万物葱茏。走进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的环卫工人在认真清扫街道;西洋乐器生产车间内机器鸣唱,刚喷涂好的小提琴泛着莹润光芒;吴沙洼手套加工车间的缝纫机在飞转……无论行走在武强县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还是生产车间,到处可见繁忙景象。人们凭借勤劳的双手,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为实现增收致富目标不懈奋斗,人人都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在田间采摘金银花。武强县委宣传部 供图

  武强县委、县政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基础,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新的着力点,全面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翻开了武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

  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双提升、一夺旗”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创新产业引领型、资本运营型、服务创收型、土地经营型、入股分红型“五种模式”,通过“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形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我们村依托手套加工这一产业优势,村集体建成手套加工帮扶车间3个,为550户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每户发放了一台价值2000元的缝纫机。在联合党支部的引领下,我们的手套产业越做越强,就连村里的老人都安排来车间剪线头儿了。”吴沙洼村党支部书记吴清涛自豪地说。

  目前,武强县已拥有手套加工企业20家以上,辐射沙洼片19个村,手套加工专业村已发展到5个,从业人员达2100人,年产手套3800万双,年销售收入达1.8亿元。

  2022年,武强县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难题,引导村级党组织以盘活土地资源为抓手,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壮大集体经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确立了“示范试点引领、资金集中投入、强村带动弱村、县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明确“一变两不变,促进双增收”的工作原则,引导扶持村集体集中托管土地,进行土地经营。按照“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涉农企业+银行+保险”“六位一体”的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实现村民、村集体共同增收,并在8个试点村进行先行示范,当年种植收益就达到294万元,平均每村收入36万余元,试点村集体收入远高于全县村集体收入平均水平。今年,该县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村达到30个。

村民喜领土地托管分红。武强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今年,该县又以乡村振兴车间建设为抓手,采取“政府扶持+村集体经营+企业帮扶+村民入股”的模式,选取17个村作为试点,实施了村集体建设经营乡村振兴车间项目,计划创建乡村振兴车间17个,截至目前,已有10个完工。

  目前,该县23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引领下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已清零,10万元以上村有178个,占74.79%。

  软硬环境双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几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街道干净整洁,安置了健身器材,村口还装上了摄像头,孩子去哪儿家长都放心。以前想找政府办点事就得去镇上,现在村里就能解决,真是越来越方便了。”说起村里的变化,街关镇西宋村的张春洁滔滔不绝。这些正是武强县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面持续发力的结果。

  该县围绕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五美”目标要求,以周窝乡村振兴示范区内村庄为重点,积极谋划推进14个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村庄“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农村厕所清掏、维修、监管及粪污处理“1+5+39+25”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打通了厕所革命“最后一公里”。

  在推进乡村治理中,该县建成上下联动的县综治中心视频指挥室,接入综治9+X系统、智慧城管系统视频前端120余个,实现视频巡防值守等功能。选拔乡镇调解员30人、社区网格员20人、农村网格员238人,实现县乡综治中心与网格员互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成6个品牌人民调解室,设立100名村居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

美丽的乡村街道。武强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该县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一主线,筛选了50个村作为农村“爱心超市”建设试点村,创立了“村级综合服务站+爱心超市”一体化建设模式,制定了积分兑换细则、积分超市章程等,引导群众养成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孝老敬亲、邻里和睦、善行义举、好人好事等文明新风尚。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近年来,武强县大力发展西洋乐器、文化旅游、武强年画三大板块,相继引进德国盖瓦、德国博兰斯勒等知名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8%以上。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周窝音乐小镇被评为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武强乐器产业基地被评为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全省唯一一个文化产业“三个十”县,荣获“中国文化强县品牌金奖”。

  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激发优秀乡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今年3月20日至21日,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大会在武强成功举办。会上,河北隆尼施钢琴与广州欧米勒钢琴公司在该县投资建设年产7000台钢琴及10万件配件项目签约。该县与中国乐器协会还将在乐器制作、人才培养、展销活动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乐器加工车间。武强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该县以“打造京津冀文化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为目标,武强县先后打造景区景点50余处。其中,4A级景区2家,3A级1家,工业游示范点1家。今年以来,该县又围绕周窝镇乐器产业和音乐文化特色,以及周窝音乐小镇4A级景区旅游资源,对周窝村及周边19个村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谋划打造“音乐小镇、多彩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品牌。同时,在武强镇、街关镇等5个镇,依托辖区产业、资源、文化等优势,每个镇至少谋划建设一个示范区或示范点,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武强新场景。

周窝音乐小镇街头艺人表演。武强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关键词:河北,乡村振兴,武强责任编辑:郝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