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通讯员刘冬云 周子龙)漫山野山楂花开、清郁飘香,小广场童叟欢颜、笑语盈盈……在河北省涞源县西杏花村,一幅崭新的美丽乡村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
西杏花村位于太行深山区,距离最近的涞源县城也有42公里。4年前,这里山路泥泞、石房破旧,是全市深度贫困村,全村有61户(167人)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达到29.61%。这里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副业、没有积累,只有连绵的大山和星落的巴掌田,村民基本靠天吃饭。2017年该村被确定为税务部门扶贫点。为了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细,保定市市税务部门专门派出3人工作队常驻大山深处,同当地“两委”共谋发展之路。
队长王占红认为,要想带领乡亲们奔小康,就要找到大家的最大公约数。走访中,工作队注意到,当地几乎家家种植山楂,但每年只在果实成熟季节卖鲜果。行情好的时候每斤1元钱,差的时候每斤连5毛钱都卖不到。有时候不挣钱,干脆就让果实烂在枝头。
山楂能不能成为村民创收的“爆发点”?一次偶然,队长王占红与老乡攀谈,看到老乡手里的水杯泡满了山楂。老乡说,他常年血压高,都靠泡山楂养一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占红心头一亮,多少天来困扰他的山楂扶贫有了新思路。他立即拨通单位电话,利用税务部门掌握全市行业企业信息分布优势,很快筛选并联系了安国市几家加工中药饮品的企业,向他们推介当地的山楂果。经样品鉴定,几家药企一致认为该村山楂属天然品种,药用品质上乘。经与当地村委会和村民代表沟通后,工作队与安国市药材经销商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村民负责山楂种植、切片,药企经销商负责收购、销售,探索建立“合作社+农户+经销商”的产销“一条龙”产业模式。
思路有了,实操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果树大多长在山沟坡地,灌溉不便,果实大小不均,加之村民切片普遍停留在纯手工阶段,效率低,质量缺乏保证,无法满足经销商要求。2019年工作队在赴先进地区考察、观摩后,为该村购进160台山楂加工切片机器,并手把手教大家切片、晾晒现代技术,引导大家走机械化发展的路子。数据显示,这一年参与项目的村民当年普遍增收400到1000元,成为村民种植山楂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山楂产品价格大幅跳水,队长王占红寝食不安。他说,稳住山楂切片加工产业链,才是帮助大家脱贫的长远之路。他不止一次与药企沟通大山里的情况,也不止一次帮助药企寻求产品新销路。渐渐的,药企经销商被这位扶贫干部的真诚感动了,答应西杏花村的山楂不限量收购,且价格保证不低于市场行情。
得知山楂不愁销路的村民们,更加坚定了山楂产业致富的决心,也更加尽力尽心提升山楂的品质和质量。2020年第一次送货那天,王占红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忙着给山楂过秤、做记录。他说,创业非经过不知难,大家尽力,我们也要尽力。这次,西杏花村的山楂切片每斤又为村民增收近一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而今,西杏花村的山楂切片加工产业如火如荼,百姓收入稳步提升。村支部书记刘敬说:“扶贫队帮我们解决了发展问题。收入增加了,大伙儿们的干劲儿更足了,对幸福生活也有了更高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