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李昭)今年以来,河北省民政厅在全省民政系统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争做全省民政系统新时代人民群众心目中“最可爱的人”主题活动,挖掘先进事迹、讲好民政故事、发挥榜样力量,进一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全面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开展期间,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与、争当先进,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使命,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典范人物,充分展现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展现了新时代民政干部职工担当担责、奋发作为的良好形象,为更好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汇聚了磅礴力量。
刘海涛,现在是邯郸市民政局一名普通的民政工作者,别看他“白发苍苍”,其实,他是一名标准的80后。2005年3月,通过公务员招考到邯郸市民政局工作,2015年任邯郸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初到救助管理岗位的时候,刘海涛就告诫自己,他是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刻刻将流浪乞讨人员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要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送到他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期望和信任。今年,是他在这条战线上奋战的第5个年头,在这期间,每一名受助人能够在遇困时得到帮助、能够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都是对他工作的肯定,都是他交给党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面对特殊的服务群体,就要献出特殊的爱,让他们感受特殊的关怀
让离散者归家,让失助者受益是他工作的初心与使命。寒冬腊月,要让流浪者心头的春天回暖;炎炎盛夏,要为乞讨者撑起遮阳的伞。坚决把“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做实做细,与恶劣天气抢夺时间,坚决保障受救助人员的生命安全。
2017年8月19日凌晨,巡警在107国道巡查时发现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街头流浪,随即将他们送到救助管理站。经过了解,孩子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受到刺激神志错乱,三个孩子中大女儿刚满18岁,小女儿和小儿子还不到10岁。得知消息后,刘海涛不顾时间已晚,第一时间联系医院为其母亲医治,安排孩子吃上了可口的饭餐,住进了舒适的未成年人住宿区。业务科室立即开展身份核实,四名受助人员的身份信息很快核查清楚,在接受救助的第三天就由工作人员护送回大名老家。大女儿写来感谢信,“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美丽的人”,这是对他们工作最大肯定和认可。
一位自称“弹簧”的流浪乞讨者脾气古怪,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接受救助。每次巡查,刘海涛都要带着工作人员专门到桥洞下看望他,给他送去棉被、大衣、棉鞋等御寒衣物。2018年冬天的一场大雪,让他对“弹簧”倍加惦念,他赶紧带上棉衣棉被,拿上暖壶前往桥洞,刚见面的时候,“弹簧”还是那个倔脾气,冻得浑身发抖也不愿意接受救助。下这么大的雪,气温很低,刘海涛担心不肯接受救助的“弹簧”会冻坏或生病,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他会觉得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于是他和工作人员守在桥洞外,每隔一段时间进去看看“弹簧”的情况,就这样在桥洞口守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眠的刘海涛尝试用拉家常、扯闲话的方式,劝说“弹簧”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终于,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成功劝说“弹簧”进站接受救助。当“弹簧”坐上救助车的那一刻,刘海涛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顿时也感觉轻松了很多。极端天气下,他更要用高度的责任心、高效的行动和大爱的服务精神让流浪乞讨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公安部门、邯郸市社会福利院的大力配合下,救助站分别于2018年4月25日、2020年6月5日分两批,为50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且滞留超过三个月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落户手续,集中安置到邯郸市社会福利院照料,使他们成为了邯郸市的“新市民”。因工作突出,2019年,邯郸市救助管理站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担负特殊使命,就要创新特殊方式方法,把特殊的服务送到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对救助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救助管理工作的对象、范围、服务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刘海涛坚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作为他的工作目标。根据不同受助群体的不同需求,分别量身定做人性化、标准化、多元化的救助服务,从原来单一的护送返乡服务,扩展到医疗服务、寻亲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受到受助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在长期滞留人员中,有一名自称小月的老人,她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自从2015年接受救助后一直说不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在这期间救助站做了大量工作:登报寻人、推送信息等等,但都没有结果。这是一件让他一直放不下的事。刘海涛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一定要帮老人找到家,与亲人团聚。2019年6月,通过一次偶然的交谈得知,老人可能是山东青岛人,他迅速安排工作人员与青岛市救助站对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查到老人户籍地址就是青岛市,没有儿女,唯一的亲人就是她的哥哥。确定身份信息后,他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老人护送到青岛市救助管理站。
那天,老人的哥哥早早就在青岛市救助站内等候,当两位老人见面时,几年来从没主动说过话的老人开口喊了一声哥哥,两位老人潸然泪下,久久抱在一起,这场景感动着在场的每一名工作人员。
这次成功寻亲的案例让大家备受鼓舞,也收获了许多经验。在今后的寻亲工作中,要通过单一到多元,横向到纵深,拓宽寻亲渠道,耐心细致的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放弃每一个细节,努力提高寻亲服务水平。
近年来,救助站与公安部门积极沟通,建立健全了流浪乞讨人员身份快速查询机制、寻亲服务机制和滞留人员身份查询长效机制,通过采集DNA、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提高寻亲成功率。并通过和今日头条网络寻亲平台密切合作,提高了寻亲信息推送的精准度;通过与公益寻亲组织合作,拓展寻亲渠道的宽度。三年来,邯郸市救助管理站累计帮助1200余名身份信息缺失的受助人员回归家庭。2017年,被河北省民政厅授予“互联网寻亲先进单位”称号。
特殊时期就是对特殊岗位的考验,必须用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的特殊阵地
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全国人民都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作为一线窗口单位,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大、患病率高、自身卫生条件差,防控难度较大。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刘海涛与全站干部职工共同携手,积极落实邯郸市民政局党组“打赢阻击战、民政往前站、绝保零事故”的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最为关键的时期,作为救助管理站站长、一名共产党员,他带头严格落实封闭管理的要求,连续60多天吃住在单位,坚守防控一线。在此期间,确保了邯郸市无一起流浪乞讨人员感染事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被邯郸市民政局党组授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先进个人”称号。
但面对家人,刘海涛内心充满了愧疚。孩子刚上小学,父亲常年瘫痪在床,照顾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爱人身上。他的爱人特别理解他,体谅他,每次通电话时,爱人总是说:“家里没事,你安心工作吧”;孩子也说:“爸爸,我能照顾爷爷奶奶”。这种时候,他心里总是百味杂陈。正是家庭的理解,局党组的信任,给了他做好工作的强大信心,让他时刻冲锋在前,毫不犹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民政工作就是为特殊群体提供保障的工作,说到底就是为群众办好事、做善事、解难事。流浪乞讨人员这个特殊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更需要关心和帮助。他相信每一名救助人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刘海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迎难而上,不求回报,将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扛在肩上,记在心中,让无数点滴的平凡,汇聚成不平凡的温暖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