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徐水区:奏响惠民助企“交响曲”

来源: 长城网  
2024-06-21 09:45:38
分享:

长城汽车高环跑道。闫东利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柯旋 葛娜 梁梦妍)十年砥砺,蹄疾步稳。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保定徐水区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锚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定位,坚持主动对接,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协同发展取得新成绩。徐水区位居保北雄西,有着紧邻北京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发力,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在承接疏解中加快高质量发展,在共建共享中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力促疏解项目“拎包入住”

  近年来,河北徐水区不断优化企业成长环境,以长城汽车徐水工厂为核心,加快引进上下游企业,全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成功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精工汽车产业园的项目现场,正在建设的白车身件、球铰链、底盘悬架三个汽车零部件项目,紧临长城汽车整车工厂。三个项目投产后,年经营收入将达到31.1亿元。整个产业园建成以后,会形成整个整车产业的聚集效应,让整个区域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产业链更加聚集和完善,为当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志敏(左一)一行到中石油昆仑燃气调研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徐水区委宣传部 供图

  在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中,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实行“先产后验”新模式,支持企业提前引入设备进场安装调试,为项目投产抢时间、赢商机。“等厂房全部竣工后再进行设备安调的话,周期就要延长4到6个月才能进行量产。”精工汽车产业园白车身件项目负责人高超说,项目建设实行“先产后验”,按照满产一亿件的产能来算,可提前3到4个月达到量产状态,能增加3到4千万件产品的产值。

  今年以来,徐水区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秉承政策落实到位、要素保障到位、联系服务到位的理念,以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题,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创新企业服务机制、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执法检查,加快产业体系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同时,深度融入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提升承接服务水平,吸引北京疏解项目、高科技项目“带土移植”“拎包入住”。

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新城。闫东利 摄

  “我们发挥区位、交通、环境优势,积极对接北京有意向外迁或扩建的企业,百度云计算中心、东方雨虹、戴纳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徐水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胡英表示,目前,徐水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89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疏解承接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徐水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振海表示,未来,徐水区将继续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两个重大战略机遇,深化互联互通和产业协作配套,全力推动资源要素向项目聚集,努力把徐水区建设成为营商环境一流的投资创业首选地,让企业家更有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着力提升全区营商环境的系统性竞争力。

  据了解,2024年徐水区共申报省市项目48项,总投资440.7亿元。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4项,总投资22亿元。

  对接高端“智库” 农业高质量发展结硕果

  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十年来,徐水区立足农情特点和区位优势,在积极对接京津中,寻求创新技术、优质资源支持,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徐水区“祥麟小麦博士农场” 1000多亩示范田里,麦穗泛黄,即将成熟。地垄间,农场负责人刘锐雪和十几位“取经”百姓交流管理技术。“该品种去年在河北省推广种植50万亩,比普通品种小麦亩均增收约370元。”刘锐雪说,这得益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与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2022年,由保定市政府搭台,刘锐雪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徐水设立“博士农场”和1000亩试验田,繁育“农大761”优质高产小麦种子。其间,中国农大专家定期到麦田指导,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及设施农业发展方面的难题。

徐水区“祥麟博士农场”小麦育种田。白天龙 摄

  这几年,在北京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刘锐雪加强系统学习,如今也成了“农业通”。让她自豪的是,自己也被评为中级农艺师,农场还被省妇联命名为“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前段时间与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小麦供应协议,长期收购农民种植的优质麦。今年,农场还将引进、繁育、推广20个粮食、果蔬新优品种。”刘锐雪说,农业技术来自京津,农副产品销往京津,京津冀协同,黄土地生金。

  引京津“科技水”,灌徐水农业田。全区像这样的“博士农场”已经有6家。2023年,徐水区又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协议,建设中国农大(徐水)教授工作站;在当地两家农业企业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实施科技服务与新项目推广,常态化推进科技下乡、成果转化;通过专家帮带,培育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

  近年来,徐水区积极提供用地、审批、资金等全方位支持,创优环境,引才育才,从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到推进产学研、一二三产业融合,徐水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增点扩面,步步深入,辐射全区。目前,全区家庭农场已有1509家,设施农业发展到3.2万亩。

  此外,徐水区还与兴芮、世纪德力、神农等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有效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协同红利”惠及老百姓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徐水区积极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全力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让百姓不用遭受舟车劳顿之苦,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

  “我十多年前在北京阜外医院做过心脏手术。当时医疗资源不平衡,四处托关系、排长队,还找不对门道,着急又受罪。术后定期复查、长期用药,没少跑北京。”徐水尚品社区居民李栋梁回忆就医经历。后来徐水当地医院开通网上京津远程会诊业务,看病方便不少。前年开始,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安贞等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每周来徐水坐诊,费用不高,当下取药,大病不出区,家人也省心。

  目前,徐水区3家公立二级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8家北京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有效提高了该区的诊疗服务质量。

北京医疗专家询问病情。白天龙 摄

  “我上中学的孙子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受益者。”李栋梁说,2021年,孩子所在的学校和北京学校结对帮扶,名校长、名教师经常来指导。区教育部门选派几百名老师到北京、天津学校跟班学习,带动全区教学水平提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徐水区不断推动教育协同真正实现惠民利民,三地教育携手共建,加强教育资源共享,签订各类合作协议,特别是与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与学科建设三个层级全面对接合作、全方位开花结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职业教育率先联动,架起高质量发展“立交桥”。徐水职教中心不等不靠,主动对接,与京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一大批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到北京、雄安对口企业实习、就业,学生和家长都满意。

  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促提高。未来,徐水区教育系统将着力解决在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打破传统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力量。

  擦亮徐水劳务品牌 为三地索具产业发展提供人资支撑

  劳务品牌不仅在人力资源市场享有信誉度和竞争力,而且由于其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徐水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拓门路、提技能、铸品牌,培育有徐水特色的索具产业劳务品牌——“巨力索具工匠”,带动更多劳动力到北京就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徐水区索具行业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巨力索具以行业引领为目标,带动徐水索具企业26家,打造徐水索具产业联盟,现已发展为产业集群。徐水区索具产业及上下游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人。

  劳动品牌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培养。徐水区联动巨力索具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索具领域专业培训、学徒制培训、专业劳动技能竞赛、金点子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无接头绳圈一线工作。祖佳帅 摄

  截至目前,获得职称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书人员近20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2人、中级工程师100人、专业技师7人、高级工419人、中级工1157人,为京津冀地区索具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下一步,徐水区将借助争创省级劳务品牌契机,不断优化政策服务,细化品牌管理机制,提高索具劳务品牌内涵价值,将“巨力索具工匠”劳务品牌建设做实叫响,培育出一批索具行业中高端技能人才,进一步为全区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服务京津冀劳务输出贡献力量。

关键词:徐水区,长城,劳保责任编辑:绳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