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能源动脉”的守护者

来源: 长城网  
2023-07-27 18:08:15
分享:

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人员在建华110千伏变电站电缆隧道开展线路巡检。康伟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石静 李毅)每当在这座熟悉的城市穿行,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康都会习惯性地去想,在他脚下18米甚至更深的地方,那一条条电缆隧道。“503公里输电电缆、150公里的输电电缆通道,编织成了石家庄市区的地下电网,也是我们要守护好的地下‘能源动脉’。”郭康说。

  郭康是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的一名专责。他的工作,用他和同事们的话来讲,就是地下“能源动脉”的守护者。今年是郭康从事电缆运检工作的第11个年头,保障地下“能源动脉”健康运行,是他肩头不变的职责。

  今年,石家庄的夏天比往年热得更早一些,时间也更长。天气预报显示,今年最高气温日数已突破历史极值。空调等制冷负荷拉动电网负荷不断攀升,郭康和同事们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连续的高温,必须加大电缆线路巡检频次,这样发现隐患可以第一时间消除,避免发生故障,保障供电安全。”郭康说。

  7月19日,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发现110千伏建华变电站出站隧道有一处电缆外皮破损,郭康立即和同事开展电缆隧道特巡。

  110千伏建华变电站电缆隧道在地下18米以下,隧道内左右两侧墙壁上安装了多层110千伏和10千伏电缆支架,中间宽度约1.2米左右,最多容纳两个人通过。郭康根据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确定的位置,很快找到电缆破损点。他和同事默契配合,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每一步操作,在潮湿的地下隧道,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流淌。经过30分钟的处理,电缆外皮破损安全隐患顺利处理完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替我们分担了不少工作,它就像我们的眼睛,随时可以探测电缆隧道的情况。”郭康介绍。

  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是2019年郭康带领青年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它实现了电缆隧道自动红外测温、气体检测、外观检查,电缆隧道巡检效率提高了近2倍。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电缆隧道巡视的关键点了然于心,这也为机器人的研制奠定了实践基础。

  夏季地下电缆隧道容易积水。为了避免雨水倒灌风险隐患,今年入夏前,电缆中心提前对城区所有电缆井盖及水位探测装置进行升级改造。510组井盖及水位探测装置都需要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更换,时间紧、任务重,郭康带领3名电缆员工挑起了这一重担。

  更换水位探测装置需要踩着电缆爬梯,在井下十几米处作业,井内狭窄潮湿,只能容下一个人操作,常常工作不一会儿就会觉得憋闷,并且他们每天还要顺着电缆隧道井爬上爬下几十次,这对一个人的体力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郭康和同事们就这样每天爬上爬下,拆掉旧电缆井圈,更换新电缆井盖,安装水位探测装置……经过连日的奋战,终于在进入汛期之前完成了这项任务,为电缆线路的可靠运行又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在地下电缆隧道工作,由于空气湿度大,郭康和同事们的工作服常常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紧紧地箍在身上,而他们似乎早已习惯,“收工回家,喝点薏米红豆汤就舒坦啦。”郭康笑言。电缆运检专业的他们,多年来保留着一个习惯,下班回家,会先喝一碗红豆汤祛除湿气。他们的家人总是默默煮好汤等他们回来。这样一个默默坚持着的习惯,也成为对他们的无声却有力的支持。

  三本高压电缆带电巡检记录本,也默默记录着郭康和同事们这个夏天的付出。截至7月27日,郭康带领他们这组人员累计开展电缆隧道巡视130公里,完成916组电缆设备检测,处理隐患缺陷15处,有力保障了电缆安全稳定运行。

  眼下,夏季已进入到中伏,高温“桑拿天”还在持续。为了保障电力可靠供应,郭康和同事们更加忙碌了。“我们还要再坚持坚持,过了主汛期,气温下来了,我们就能松口气了。”郭康说。在人们看不见的地下隧道,郭康和他的同事们用最朴素的执着,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

关键词:城市地下,能源动脉,石家庄供电公司责任编辑:蔡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