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塞罕坝

来源: 长城网  
2021-09-22 10:45:35
分享:

塞罕坝林海中旋转的风机。刘春学 摄

  长城网讯(记者蔡建刚 通讯员孙婷婷 盖巧玲)九月的塞罕坝,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满目苍翠。

  驱车行驶在塞罕坝的路上,蓝天、白云、无边的林海,相互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放眼望去绿色浩瀚的林海中,旋转的风车,村民屋顶整齐的光伏板,通过条条飞架的银线,将流动在塞罕坝林海中的绿色清洁能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千家万户。几十年来塞罕坝几代电力人艰苦奋斗,砥砺奋进,深深地融入了绿色塞罕坝的海洋,为塞上明珠增添了一抹靓丽的国网绿。

  塞罕坝自然禀赋优越,清洁能源丰富,新能源发展迅速。当前,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国网冀北电力紧扣“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建设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努力在服务实现“双碳”目标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近年来,国网冀北电力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截至2020年底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2822.1万千瓦,新能源成为冀北电网第一大电源,打造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冀北样板”。

  智慧电网 推动绿色发展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强智慧电网是重要一环。国网冀北电力聚焦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等八大领域,建设多要素齐全、多场景合一的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着力打造电网发展升级的“绿色范式”、能源消费转型的“低碳范式”、全要素发力的“和合范式”,创建全绿电生产、全绿电乡村、全绿电旅游示范窗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成以电为中心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输电智能管控可以对火点在一分钟内快速定位、对火情信息准确推送,跟踪火情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处置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运维检修部主任宋新利介绍,自2020年3月起,该公司结合地区输电线路实际,在多次同承德市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后,提出建设承德供电公司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今年2月份,承德供电公司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建成投运。

承德供电公司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蔡建刚 摄

  针对输电通道外力破坏防护专业领域的“无人区”现状,承德供电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应用,整合了承德市政府林火视频监控及供电企业的线路可视化、分布式故障监测、无人机自主巡检等六大智能系统,实现了输电线路的立体联合巡检、智能隐患识别、智慧故障研判。

  今年4月26日,220千伏塞罕坝变电站开工建设,这是国网冀北电力首座220千伏多站融合智慧变电站。智慧变电站与智慧输电线路共同构成塞罕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建成投产后,将大幅提高塞罕坝清洁能源的消纳及送出能力,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同时,该公司拓展“供电+能效服务”广度深度,开拓碳交易业务,试点研发碳账单,探索评级碳码产品,个性化订制低碳综合解决方案,促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塞罕坝国家冰雪训练基地实现绿电交易,用电成本降低20%以上。

  绿色引擎 驱动高质量发展

  “现在咱们村家里都是电器,像冰箱、冰柜、电炒锅、电饭锅,你让谁去烧火谁也不去,因为光伏发电有收益,他有这个条件。”村民安国义说。

  两年前,安国义家屋顶上安装了18块光伏板,合计容量5000瓦,一年算下来净赚4000多块钱,除去自家的电费1000多元,其他都是盈余。太阳一出来就赚钱,自从整村推进太阳能发电后,村里参与的四十户居民一年可发电8万度左右。

  “绿色光伏确实是不错,对村民有很大的收益。这样一来就乡村振兴这块,对老百姓好处也没的说。”提到屋顶光伏发电,复兴地村组长郑宝才满脸笑意地说,村里共有8家屋顶安装了共计144块光伏板,每个屋顶由5户人家分摊,每户每年收益平均在700多元,被村民成为“阳光存折”。

村民屋顶整齐排列的光伏板。蔡建刚 摄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塞罕坝有着丰富的“风光”资源,全年5-6级风以上天数有300多天,年均日照时数为2368小时,为风光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能源装机从2014年的137.2万千瓦增长至现在的411.7万千瓦。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乡村电气化促进了乡村能源生产和消费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为加快乡村电气化,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在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区域内完成中低产田电气化改造13万亩,建成全电绿色农业高标准农田5.63万亩,全电化设施大棚1020个。建成分布式光伏1462户,容量48.8兆瓦,年发电收益达4920万元,惠及1347户农户,实现全额消纳,助推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体系。

关键词:冀北电力,塞罕坝,新能源责任编辑:郭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