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勇士书写医者大爱
——中国(河北)援非抗疫医疗专家组副组长闫莉

来源: 长城网  
2021-02-02 16:48: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王成应 魏美芳)“背起行囊再出发,保卫家乡!加油,必胜!”1月11日,闫莉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句话,便和“战友们”一同奔赴河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阵地——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是此次石家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省级定点救治医院。

  新年伊始,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形势逼人。作为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面对发生在家门口的疫情,闫莉没有丝毫犹豫,再次披甲上阵。

  此次逆行,对于闫莉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20年5月份,她便入选中国(河北)援非抗疫医疗专家组,远赴非洲,同万里之外的非洲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圆满完成援非抗疫工作。

  中国(河北)援非抗疫医疗专家组副组长闫莉。

  逆行出征,让党旗飘扬在非洲抗疫一线

  “去年援助武汉的时候,每一次我都踊跃报名,但由于工作安排没有成行。”说起支援武汉,闫莉的心里还是多少有些遗憾。

  这次援非虽然她也知道很危险,但是一想到中非之间多年深厚的友谊,非洲的兄弟姐妹十分需要中国在物资和技术上的帮助。“我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党员不仅是一个政治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越要上。”

  出发前,上级领导就说此次疫情期间逆行出征前往非洲,有三重使命:医疗援助任务、政治任务和外交任务。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闫莉对医疗援助任务并不稀奇,对此次工作的政治性和外交性还没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当我们到达非洲后,才感受到国家让我们逆行的重大意义。”闫莉说。

  闫莉介绍说,当地一名华人耿女士在一个瑞士公司工作三年了,当时听说中国可能派专家组来非洲,耿女士的同事都不相信在这么危险的时候会有人援非。当医疗专家组到达刚果(金)的消息发布后,耿女士的朋友圈都刷屏了,很多国外的朋友都竖起大拇指点赞。许多华人看到医疗专家组的到来都激动得哭了,感动地说:“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的亲人来看我们了。”所有非洲华人微信公众号都把医疗专家组援非的消息置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大使馆安排了一天热线电话日,公布医疗专家组的工作手机号,接受大家的咨询。接到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能来,太好了!”

  “当地政府对我们的工作非常认可,并给于高度赞誉,刚果(金)和刚果(布)政府为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圣普总理亲笔书写卡片并赠送小礼品,感谢中国医疗专家组为抗疫作出的贡献。”闫莉说,在医疗专家组离开刚果(金)前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驻刚果(金)大使朱京对专家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称赞在疫情期间12个专家不惧风险,逆行出征,增强了当地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虽然冒着很大的风险到非洲,但是被这么多人所需要,感到很有价值。”闫莉自豪地说。

  闫莉(中)和非洲医护人员在一起。王琦 供图

  “把晒斑当作援非抗疫最荣耀的勋章”

  在非洲生活条件很差,吃饭和住宿也不适应,高温、高湿,汗流浃背,衣衫湿透那是常事儿。

  每天高强度工作,日程安排很密集。30天,没有一天休息日,医疗专家组先后奔赴刚果(金)、刚果(布)、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三个国家,去过五个城市,“经常拉着行李箱到处跑,住不同的酒店,这对我们这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闫莉说。

 闫莉(左)为刚果金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答疑。苏通 供图

  最困扰她的是皮肤的瘙痒。非洲生活条件差,高温、高湿,当地流行很多传染病,蚊虫肆虐。医疗专家组去的很多医疗机构,其中有个工作场所需要先全身喷洒84消毒液才可以进去。后来,由于他们总是出入当地医院这些高风险的地区,居住的酒店怕她们带回来病毒,所以也在门口安放了一个消毒设施。进入酒店之前必须全身喷洒,浓度配得很高,他们经常是带着满身的84消毒液的味道冲回房间,赶紧洗澡。所以,一天下来,不仅要被蚊子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子咬,要喷很多防蚊液,防晒喷雾,还要全身喷很多的消毒水,刺激得皮肤发痒,难以忍受。闫莉只能靠每天吃脱敏药挺着,医院给带的抗过敏药都吃完了。

  此次医疗专家组去的城市都是在赤道上附近,中午阳光直晒,紫外线强度很大。专家们经常是12点以后还在室外参观指导。不知什么时候,闫莉发现自己的脸被晒伤了,双侧脸颊出现两片C型的晒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后来转念一想,去不掉也罢,脸上的印记,我就把它当作我援非抗疫最荣耀的勋章吧!”闫莉的笑容里尽是骄傲。  

  闫莉(右二)指导非洲当地定点收治医院的流程。冯忠军 供图

  “虽然辛苦付出,但收获了沉甸甸的信任和希望”

  作为呼吸内科的医生,闫莉此行主要负责新冠肺炎临床诊疗培训。来到非洲,她了解到非洲的疫情状况令人担忧,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非洲的年龄构成相对年轻,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少,所以确诊病人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低,以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不足,多数轻症患者都是居家隔离治疗,这增加了社区传播的风险。鉴于此种情况,闫莉及时调整了讲课内容,着重讲轻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并且给当地医生提供一些具体有参考性的医嘱建议。

  很多中国侨民不愿去当地医院就诊,非常关注如何自诊自治。随后,闫莉详细给他们讲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如何做好预防和给予正确的初始治疗,如何密切监测自己的病情,避免发展成重症。她编写了“新冠肺炎自诊自治顺口溜”给华人华侨参考,并通过自己分析和总结,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切实提高当地的新冠肺炎救治能力。

  闫莉(左二)给圣普中心医院医生手把手培训呼吸机。王琦 供图

  在布拉柴培训,闫莉负责主持和解答疑问,当天的场面很火爆,座无虚席,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快7点钟。散会后,一位女士径直走过来,问闫莉是哪个医院的,他的儿子现在在中国上大学,她想让儿子做她的研究生。闫莉说:“我把医院名称和电子邮箱留给了她,说实话,当时我很感动,也很自豪。”

  还有一次,是在圣普中心医院培训。会议开始前,闫莉用翻译机和早到的几位女医生聊天,他们几个都是在外国上的大学。原来,整个圣普没有一所医学院,需要去国外上学。闫莉热情向她们介绍了河北的医科大学的情况,她们很感兴趣,记下了省份和医院,并表示有机会一定到中国进修学习。

  “他们都对中国充满信任和期待,我们越发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也意识到所执行的不仅是医疗援助任务,也是外事任务。通过我们的努力,拉近与非洲人民的距离,为中国和非洲的外交作出积极贡献,非常值得。”闫莉说。

关键词:援非,医疗,抗疫责任编辑:魏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