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燃强国志 “工学并举”育英才
——河北工业大学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探析

来源: 长城网  
2023-03-06 14:32: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志明 闫涵)岁月如歌,庠序盈门。北洋工艺学堂筚路蓝缕艰苦缔造,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独树一帜开门办学,河北工学院调整分合励精图治,河北工业大学凝心聚力步履铿锵……

河北工大校园外景。张男男 摄

  作为我国最早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走过了120年的峥嵘岁月。一辈又一辈国之栋梁从这里出发,30余万桃李铭记国家重托,胸怀强国之志,在工业教育殿堂里镌刻下“河北工大”印记。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表示,学校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走出一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中,书写壮丽的河北工大乐章。

  扎根燕赵大地 胸怀“国之大者” 勇担时代之责

  渤海之滨,巍巍学府。120年的岁月征程,河北工业大学涌现出众多国之栋梁,大师名家辈出,这其中有点燃“五四”爱国运动火炬的谌志笃,有组织湖南工人运动的革命先驱黄爱,有陕西渭华起义领导人卢绍亭,更有毛主席亲书挽联的杨十三、冀东暴动领导人赵观民、抗日英雄洪麟阁。他们都是工大人投身疆场、报效祖国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以国家为前程,以天下为己任,有大我而无小我,有民族而无个人”的工大爱国精神。

1905年河北工业大学前身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以英文讲授机械课。曹旭冉 供图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全国第一所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被网友称为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双一流”大学。学校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本科育人质量位列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第47名;本科生生源质量稳定在全国高校70名左右,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看来,“兴工报国”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和“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就是河北工大“三宝”。

  河北工大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辉煌的文化,更有责任担当。作为流淌着燕赵血脉,承载着全省人民热切期盼的河北工业大学,长期以来肩负着“兴工报国”的历史使命,以科教兴冀为己任,扎根燕赵大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的滚滚车轮走进新时代,河北工大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这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学校在特种服役机器人、医疗护理机器人、工程作业机器人等机器人装备领域形成了特色和领先优势:多功能两栖作业车在白洋淀、衡水湖完成了芦苇收割、河道清淤等多项工程,两栖车在水域环保领域表现优异,填补了国内空白。“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量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与地方政府共建“雄安新区河北工业大学(安新)工业研究院”等12个地方研究院,开发水下机器人为雄安新区综合生态治理提供了先进装备和解决方案;开发的智慧城乡固废综合处理系统在张家口投入运行,服务绿色冬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与路径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要,一直是河北工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历史使命。氯化钾是农业生产必需的战略物资,由于我国陆地钾矿资源极其匮乏,国内氯化钾来源主要依赖进口。不久前,学校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研发的沸石法海水提钾技术,以1800万元的总合同额,实现技术和专利的成功转化。该团队历经40年的产学研攻关,创新研制出“改性沸石离子筛”核心材料,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我国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高效节能技术”,并成功完成了百吨级中试和万吨级工业级研发,为海水钾矿资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创新方法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构建起覆盖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平台与科技支撑平台,将研究成果引入河钢集团、中车唐车、冀中能源、中电科54所等350余家省内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协助企业产出专利230余件,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33亿元;研发的铝合金高强韧轻量化技术成果应用于中信戴卡、立中集团等汽车装备企业,实现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0%;研发的智慧热网技术服务我省冬季供热,累计为我省节约能耗15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3000余万吨。

  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元光学者计划”,以优秀人才引育推进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形成优秀人才的汇聚高地。聘用各层次“元光学者”400余人,其中引育国家级人才20余人,实现了6倍的增长;新引进人才均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其中具有海外经历的优秀博士占比一半以上。实施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学校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北省创新群体2个,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0个,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传承“工学并举”基因 新时代注入文化新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工业院校普遍受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影响,使得学生创新素质不高,实践能力不强,人文精神缺失。

  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在120年办学历程中,河北工业大学一直将“工学并举”作为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为培养造就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不同发展时期,“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河北工大的前身——北洋工艺学堂的首任学堂总办周学熙首倡“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理念,首开“工学并举”的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之先河,使这里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文明的发祥地。自1996年学校跻身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序列以来,赋予“工学并举”以“理论与实践、办学与兴工、立校与报国”相结合的时代内涵。

  2019年,在国家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学校“工学并举”内涵进一步深化——在继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才的优良办学传统基础上,努力构建工程教育与产业经济建设有机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工”与“学”两个要素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阔空间中的融合、互动与统一。

  “不断拓展、提升‘工学并举’办学思想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办学与兴工相结合、立校与报国相结合。”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介绍,具体来说,“工学并举”要求正确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的关系,让学生“手脑并用”“既习其理,又习其器”。同时,“工学并举”要求“立校”与“报国”相结合。学校的办学历程是一部与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息息相关、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紧密相连的发展史,要将这些文化基因流淌进学生的血脉中。

  多年来,学校一直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省级比赛或竞赛,以及各专业竞赛,并把这些活动作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成本核算、调试及参赛的策略是一个综合性创新过程,学校把参赛过程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契机,并将它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把高年级的毕业设计和低年级的课程设计结合在一起,不仅研制出机器人参赛获奖,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韩旭认为,“工学并举”办学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学”“怎样办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传承“工学并举”基因,使学校在地方高等工科院校发展模式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

  科技创新点燃梦想 “双一流”建设再提速

  2022年8月8日,由河北工大成功孵化的企业——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工大科雅成为2022年石家庄市首家上市公司、河北省第二家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

2022年8月8日,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仪式。e全景 供图

  工大科雅是由河北工大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齐承英教授于2002年创办的企业,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应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技术服务商,是河北工大与石家庄高新区校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性成果。

  “工大科雅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鼓励支持我兼职创业,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有效实践了‘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的校企合作模式。”齐承英感慨道:“学校在新技术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生产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速度。”

  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李春利教授带领的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创建了科教融合的科学教学团队模式,面向化工、石油、制药等行业重大需求,首创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春利主持研发的技术成果在国内30个省市和国外企业应用超3000台套,创造效益超35亿元。

  河北工业大学与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的上市国企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20万吨/年电解液—碳酸酯类联合装置项目》专利许可合同,该项目合同的签订代表着河北工大横向成果转化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该项目依托化工学院过程工业安全科研团队,在团队负责人吕建华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双控”政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与落地,研发出了一系列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新技术。其中,“高浓度氯乙醇制环氧乙烷的方法和设备”与“低能耗、绿色碳酸酯产品生产方法和系统”等技术,开辟了绿色、低能耗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碳酸酯溶剂的新方法。将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与新能源产业紧密结合,对绿色低碳

  发展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水下推进器随“悟空号”探马里亚纳海沟,“元光号”小卫星伴长征八号飞天遨游太空,河北工大人的梦想不止星辰大海……河北工大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学科优势和特色,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和难题,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及区域绿色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急难事件中展现河工担当,主动对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学校研发的“卡脖子”芯片关键技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多层铜布线平坦化材料及工艺,有效解决了采用酸性化学机械抛光凸显的世界性行业难题,已在国家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中芯国际等企业得到应用,并应用在航天飞船的专用集成电路衬底片加工中。该衬底片被评为全国唯一可靠的集成电路衬底片。

  学校研发的智能高分子材料可有效消杀新冠病毒,在石家庄成功落地转化;开发的仿人背抱机器人可直接服务新冠疫情防治;开发的抗硫抗碱的中温SCR脱硝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电厂和建材行业烟气脱硝,近三年形成经济效益20多亿元;装配式混凝土3D打印赵州桥成功,挑战“最长的3D打印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需求,河北工业大学探索实现以新能源装备的多工况全场景下的智能灵活供电。研制的试验设备在保护电器骨干企业的应用面达70%,为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十余家低压电器可靠性实验室。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机器人研发及标准制定,河北工大走进全国智能制造第一方阵。

  组建大平台,谋划大项目,产出大成果。2021年,学校在石家庄高新区成立河工大(石家庄)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河北工大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新增7个国家级平台,其中新增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成立河北省首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聚焦学科前沿,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36项;主持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4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由47项增加到110项,居省内高校第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7项;进入中国高校专利实力100强榜单,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特色办学有新招 “双向奔赴”结硕果

  自1903年建校以来,学校就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选派大批学生赴英、美、德、法、日留学深造,通过出国交流学习,开阔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习了西方先进技术和近代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业化人才。

  河北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陈鸿雁回忆说:1990年至2000年,学校开拓和深化与世界各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密苏里、乌克兰国立工业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等签订合作备忘录及协议。2000年后,学校逐步开展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知名高校进行师生访学交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近年来,河北工业大学不断优化国际化办学布局,提升办学效能,通过实施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战略,聚力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学校在芬兰与LUT大学合作共建“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这是我国在发达国家建立的第一个本科层次海外校区。校区秉持“国际视野、多语沟通、交叉融合、创新创业”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采用“1+3”培养模式(中国学生),第一学年在天津校区学习,第二至第四学年在芬兰学习,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毕业颁发河北工业大学毕业证书、河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LUT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在芬兰校区,机械工程学院的李欣业教授对LUT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印象极为深刻。李欣业说,在这里,学生从讲义、例题的详细解答到讲课视频,都可以在教务系统下载,并有固定的答疑时间。出勤、作业情况随时都有统计,并经课程小组讨论后决定改进措施。大班上课、小班辅导是国外普遍采取的教学模式。小班辅导课的组数也会根据登记的人数随时调整,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面对面讲解的机会。学生可以在教务系统随时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每次作业都有详细的成绩等级记录,并在最终的课程成绩中占到高达50%的比例。这种无漏洞的过程管理,保证了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专业课程认证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发展。

2019年12月7日,“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签约仪式举行。屠琼芳 摄

  芬兰校区理学院周晗老师介绍,芬兰课堂的教学理念非常人性化,课程的安排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样的学习渠道,将学生放置在一个可以踏踏实实学习、获得自我提升的大环境里。丰富的课堂内容和阅读课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对所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消化和理解,为学生的自主研习提供了硬件软件支撑。在讲座之外,还会有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助形式,为一门课的内容匹配了足够多的干货。

  2020年2月,河北工业大学与世界百强名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成立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开设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与全球百强高校合作创建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到目前,学校分别与美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知名高校合作开办4个本科办学项目,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

  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马国伟介绍说,学校探索融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精通、外语熟练、技能全面、善于交流的“双向融合新工科国际化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河北,工业,大学责任编辑:张蕾